視野父母給,成就自己找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是中國遠古一直流傳,父母對於子女的期望。

記得Grace在國小求學階段的時候,父母為了養育我們姊妹們而每天忙碌的工作,靠著打字機一個鍵一個鍵的敲打成文件,在那個電腦還不發達的年代,文件打錯一個字就需要整份重新再打一次,常常快天亮的時後父母還沒睡還在趕著報關的文件。所以每學期的學校月考就成了父母判斷我們平時是否認真讀書的指標,這對於當時年紀小的自己來說,不明瞭父母賺錢的辛苦,也不能體會父母為了能供給孩子念書所需要的努力,這些如果能夠早些知道,對當下的自己是否就會更認真在學業上了呢 ? 

而真正的接近書本反而是在離開了學校之後,因為興趣所以閱讀、因為工作所以閱讀、因為成長所以閱讀,所以如果能找到孩子們想念書的動機很重要,因為學歷不能代表真正的學到,只有在真正想學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的最多。 而大部分人一輩子在追尋的目標,不外乎為五子登科的車子、房子、妻子、孩子、銀子等,其中孩子又是身為父母們甜蜜的負荷,這個甜蜜的負荷在教育上的的準備,「窮養」「富養」的教育金是大不同的。

一般對於小孩的窮養,指的是滿足小孩的基本生活開銷與國民義務教育的支付;而對於小孩的富養,指的是滿足小孩在補習、才藝、旅遊、購物、遊學、留學……等慾望需求的費用;而近幾年在與一些為人父母的朋友訪談之後,發現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在做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做父母的,而子女教育金的準備也大多是以每個月工作的收入來支付小孩們必要的學費及才藝費;只有少數的父母是提前開始為孩子們準備未來的高等教育費用,因為高等教育的時間還很久遠,而現在眼前的生活與目標對他們來說更為急迫。

子女高等教育需要的費用不是個小數目,因為就讀的體制不同教育費用也有很大的差異,如果在國內進修國立大學的話每學期學雜費約要2萬元,私立大學每學期的學雜費更要5萬元;而有心想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們,需要知道國外每學期的學費更需要60萬元;身為父母的您,心中期許著孩子們未來的成就可以到達哪個階段呢?這需要您好好的計畫與思量,因為教育的不同需要的費用自然不同;但相同的是不論在國內或在國外,教育金與生活費在孩子的成長過程是需要上百萬的費用

也因為近幾年少子化的關係,現在大學的文憑已經是求職的基本門檻,這也代表著每個人在求學階段中的教育費用遠比過去要支付的會更多,而這筆高等教育的費用又應該由誰來支付呢?如果是父母準備,那麼是否會造成自己的退休準備要延後;又如果是孩子自己準備,那這筆百萬的費用,是否會讓他們一進入社會即背負了一筆高額的債務–學貸;當然也就更不用提到小孩如果要出國深造的費用了。

過去的Grace認為小孩在求學階段,只要專心求學並準時拿到學位,未來可以將所學發揮於生活與工作上即可;但經過這幾年教學過程中對現代學子的觀察,現在Grace反而想建議各位父母們對於高等教育金的準備,如果能與小孩共同來支付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沒有壓力的學習或許讓孩子忘了父母準備教育金的辛勞,忘了學生的第一要務是認真學習與應用。或許共同支付可以藉此教導孩子在做決定之前要思考與計畫,在決定之後需要認真與負責;否則雖然身為父母,但也沒有一定的責任與義務要支付他們的高等教育費用。

Grace這裡也提供五項準備子女教育金時的方向,讓正在準備孩子教育金的您作為思考  : 

一、子女教育目標設定。
二、計算目標需要的費用。
三、評估孩子入學前要存到多少錢。
四、這筆費用,父母與孩子要如何分擔。
五、現在開始準備,每年可以如何執行,以什麼工具執行


一、目標的設定:

        身為父母的您,對於孩子未來在學業上的期許是什麼?是在國內就學或者出國留學呢?如果是留學,希望子女多久可以完成學業呢?因為這關係到學費與生活費的安排,又在完成學業後是回國工作或者在國外工作呢?因為這點會與每個父母的期許和家族觀念相關連,父母事先知道孩子的想法,也可以趁早準備自己退休之後的安排。

二、計算教育需要的費用 :

        選擇的學校在小孩求學的年限內,學雜費與生活費的總額在計入通膨後需要多少錢來準備?學校是否有獎學金可以申請,符合申請的標準又是為何?因為大多數國外的學校,在獎學金的申請上多較優惠當地人,以下的表格Grace針對現階段高等教育的費用做個整理,可以讓父母在計畫高等教育學制的時候作為參考。
表一 : 子女教育費用參考
區域
學制
每年
學雜費
每年
生活費
學費
年限
總費用
國內
公立大學
6
18
4
96
私立大學
11
18
4
116
公研究所
5
18
2
56
私研究所
14
18
2
64
國外
公立大學
60
60
4
480
私立大學
132
60
4
768
公研究所
60
60
2
240
私研究所
170
60
2
460


三、評估孩子入學前要存到多少錢 : 

在國內高中以下的公立學校在學雜費上是比較親民的,且在國外高中以下的公立學校有很多的學費是免費的,所以在這裡我們主要探討的部分以高等教育為主。高等教育指的是大學與研究所的學制,如果身為父母的您要準備好小孩大學四年的教育費用,則需要在小孩出生後開始準備,預計在18年後小孩要念大學前準備好;如果父母是要準備小孩研究所2-3年的教育費用,預計在22年後小孩要念研究所前需要準備好;而在國內與國外高等教育的費用差異很大,但共同的是越早準備對於父母來說是較輕鬆的,下列的兩張表是Grace提供給父母們在安排子女高等教育金之前的思考。

表二、國內學制總計費
區域
學制
(學制年限)
支付者
修業年限
總金額
準備與
償還年限
準備金額
/
國內
公立大學
(4)
父母
96
18
(68.6)
34625
子女
8
(68.6)
89654
私立大學
(4)
父母
116
18
(82.9)
41846
子女
8
(82.9)
108343
公研究所
(2)
父母
46
22
(35.6)
14768
子女
6
(35.6)
61428
私研究所
(2)
父母
64
22
(49.5)
20028
子女
6
(49.5)
85412
:計算基準,通膨2%,學費成長率未計入;投報率3%

表三、國外學制總計費
區域
學制
(學制年限)
支付者
修業年限
總金額
準備與
償還年限
準備金額
/
國外
公立大學
(4)
父母
500
18
(357)
182006
子女
8
(357)
466565
私立大學
(4)
父母
800
18
(571.3)
291261
子女
8
(571.3)
736634
公研究所
(2)
父母
240
22
(185.5)
75802
子女
6
(185.5)
320077
私研究所
(2)
父母
460
22
(355.6)
145312
子女
6
(355.6)
613582
 :計算基準,通膨2%,學費成長率未計入;投報率3%

四、這筆費用,父母與孩子要如何分攤 :

因為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的學歷似乎已經是個必需品,但很多的學子對於未來的人生方向、求學的動機都還尚在摸索中,所以在求學的態度上大部分的人是為了學歷而去學習的;所以讓父母與小孩共同分擔或比例分擔,這或許可以讓小孩子思考自己為何而學,學習對於自己未來的成長與幫助為何,這筆教育費用是否花的得當,也是否得到它合理的成果。

五、現在開始準備,每年可以如何執行,以什麼工具執行 :

上述表二與表三的準備金額,是以選擇3%的理財投報率下所計算,也扣除了每年的2%通膨率,因為子女高等教育的時間長達18-22年之後才會發生,所以父母們可以針對自己可以負擔的教育費用來選擇子女的教育體制;父母們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來準備子女的教育金,透過時間以及可以接受的風險與報酬率,讓父母在子女的高等教育金準備,可以在時間到來前安全又如期的達成。

而子女部份的學貸償還,則設定為他們畢業開始到30歲之前,在有時間的壓力下可以讓小孩思考如何較充分的分配他們的收入;也可以在知道必須償還學貸的金額與年限下,自行選擇想完成的學制與年限;相信壓力可以使人成長也讓人想盡方法,大額的學貸費用可以透過收支分配學習理財來償還,如果設定求學的目標也知道要支付的費用,很多的學習也可以提早開始,開始理財的學習,開始為了能力提升的學習,開始對自己負責任的學習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是多數爸媽對於子女的期待,期許著子女們未來可以功成名就、可以一帆風順、可以健康無憂;這就是父母們對於子女的愛,想盡方法無怨無悔。


Grace的小提醒 : 

除了給予孩子學習的機會與物質的滿足,小孩教育中健全與健康的心理更是不可少,心理素質的健全可讓他們抵抗各種成長中的壓力,進而突破困境創造屬於他們財富的人生。

專款累積教育金,讓孩子在教育上有選擇權。 需要財務諮詢的朋友們,歡迎留言給Grace,我將陪伴著妳開始規劃財務這條路。想諮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