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40歲的你,應該準備的法律、財務、健康等5件清單

  


「喜歡的人不出現,出現的人不喜歡;有的愛猶豫不決,還在想他就離開。曾想過將就一點,卻發現將就更難,於是學著樂觀,過著孤單的日子。」這段劉若英〈一輩子的孤單〉歌詞,像極了許多現在50+ 單身者在情感歷程的描述。
50+單身者也許時間點不對,也許人不對,又或者只是心中某個聲音說:「不想就這樣過一輩子」,於是選擇了單身。然而,進一步觀察現代30+世代的單身族,卻發現這個世代的單身,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

根據Grace近期的實訪,許多30+的單身族,其實並非缺乏伴侶,而是選擇「法律上的單身」,在關係中維持各自獨立、不結婚、不生子、各自住在原生家庭中。他們享受自由、保有空間,並在經濟壓力下選擇「活在當下」,對未來則選擇「以後再說」的思考。

當單身成為常態

根據內政部113年的統計,全台總人口約2340萬人,其中未婚人數達976萬,30歲以上的單身族群達354萬人,而50歲以上仍單身者亦達88.5萬人。數字顯示,單身不再是異數,而是一種人口的常態。在這些人中,有人是「計畫性的單身」,有人則是「走著走著就一個人了」。

「如果最終一個人」

無論是哪種方式,單身這條路的終點,如果沒有提早規劃,往往就成了獨老。那麼,我們該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哪些準備?


單身老年常見的5大風險

1. 財務風險
沒有配偶或子女在金錢支援,單身者的退休金準備若不足夠,將難以支撐長達25~30年的老後生活。嚴重者,對金錢的焦慮還可能導致心理壓力與健康的問題。

2. 健康照護風險
單身老後,若沒有即時發現疾病或妥善照護,病情可能惡化。住院、失能、重大醫療處置時,若缺乏可信任的陪伴者與醫療決策者,在面對檢查與治療時都將會帶來極大的不便與困難。

3. 情感與人際風險
孤獨會影響心理健康,長期缺乏互動與刺激,更容易造成憂鬱、失智等問題。人際情感的支持對單身者而言,已不是「需要」的問題,而是「必要」的存在。

4. 生活支持風險
三餐、打掃、生活瑣事,年輕時可以輕鬆完成,年老時卻可能成為一種負擔。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例如跌倒、昏迷時,若沒人能即時援助可能將危及我們的生命。

5. 法律風險
失去意識或行為能力時,若未預先安排醫療決定、意定監護、遺囑或信託,將導致生活與財產安排不符合我們個人的意願,也容易造成法律與親屬之間的爭議。

計畫單身的優勢與盲點

計畫單身最大的優勢是:享有自由與彈性。比起無預期的自然單身者,計畫單身者通常有較高的自我意識與選擇權。然而,這份自由若缺乏對老後的想像與準備,最終可能也將變成了不自由。

Grace在諮詢中常見的實例,常有單身者想立遺囑卻找不到見證人或遺囑執行人;想設立信託卻找不到監察人;想預立醫療決定卻沒人可以託付。這些問題,都源於我們認知「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的迷思,而忽略了現實制度與法律上的限制。

單身備老的5個行動清單

1. 提早做好財務規劃

期待的退休生活樣貌需要有一個適當的「財務數字」來支持,所需的這個財務數字,就是我們退休金需要準備的的金額。這筆錢不只是基本生活費,更包含了醫療費、照護費與通膨的影響。單身者的退休金,只能靠自己準備,愈早開始,愈能享受複利與財務規劃的優勢。

可參考的做法,即是設定退休目標金額、強迫儲蓄、分散投資、規劃醫療與長照保險等。提早準備的好處,不只是累積資產,更是穩定未來的心理保障。
(延伸閱讀 : 退休金到底多少才夠?達成1260萬退休金的5步指南)

2. 健康照護要有人陪

除了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與身體健康,也要為未來的「照護需求」建立備案。當自己無法表達時,有沒有人可代為決定與陪伴,是單身獨老的重點之一。

最近熱議的陸劇「蠻好的人生」中,有一段女二在就診時的場景很符合單身者就診時的難點。『女二就診時除了詢問醫生如何治療外,因離婚單身的關係,更主動告知醫生自己「有保險」、「有陪診員」,請醫生不用擔心。』。過去陪同病患住院與照顧的大多是家人,當一個人的現象蔓延時,在重症、開刀或衰老時,若沒有家人或朋友在旁照料,除了簡單的事務難以完成外,也將增加醫護人員的辛勞,更怕醫院擔心未來的糾紛或變成一筆呆帳而不敢受理。

雖然台灣目前還不盛行陪診員,也少有相關的職業。雖然規劃了醫療險與長照險,然而單身族在面臨疾病或衰老時, 更要有除了家人以外可以醫療協助的人,可以是朋友、晚輩或者訂立相關契約,設立陪診員、善用長照資源、成立照護信託、安排醫療委任代理人,都是實際可行的做法。更重要的是,從年輕時就應該建立健康與被照顧的意識。

3. 建立支持網絡

家人不在身邊或沒有家人,那就幫自己建立「非血緣的家人」,例如朋友、鄰居、社區志工、同好團體,都是建立我們支持系統的管道。而情感與互助不會是臨時生成的,而是需要我們長期經營的結果。

Grace在協助單身朋友們退休準備與安排時,發現許多單身者的支持系統大多缺乏。建立可信任的人作為未來的支持,是照護與法律執行上的必要條件。培養相同嗜好、個性相投的旅伴,是維持樂齡踏足世界遊玩的先前條件(許多旅行團不接受70歲以上的獨旅客)。

4. 練習與自己相處、與世界連結

獨處怕的是孤單,單身者更需要學會與自己相處的智慧,更不能放棄與世界的連結。透過旅遊、學習、表達與創作,讓樂退生活有方向,也讓老後更有尊嚴。

一個人的生活很自在,但單身者老後的居住安全也不能馬虎。小至疾病或衰老時的三餐、打掃、處理生活必需的日常需求上。大至居家安全影響的疏忽跌倒,小則造成健康的衰弱,大則影響性命的安危。透過共居或居住養生村,可以增加單身者老後居住的安全、也能促進持續社交的機會、更能提供單身者在「老老時」照護上的支持。

5. 預立法律文件

意定監護、預立醫療決定、遺囑、財產信託等,是單身族老後生活品質與安全的最後一道保障。這些文件需要有人見證、代為執行與監察,若年輕時未建立信任的對象,年老時許多的文件與法律將難以處理。尤其關於單身者的照顧與繼承,更需要相關的信任關係人作為簽定與執行。

預立契約或法律,除了有意識想執行之外,關於關係人、需要的金錢、合適的安排等,更需要單身族提早與理財規劃顧問個別討論。依據每個單身的狀況,制定合適的安排,規劃適合獨老的生活與資產運用。

Grace的小提醒

因為單身,所以準備! 40歲,是察覺、開始與行動的最佳時刻。若你仍單身,請別只是努力「過好現在」,更要記得:「為了自己,想清楚未來」。

俗話說 :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靠自己最牢。」單身族的老後沒有他援,所以更要自立。想要有好的樂退環境,現在需要友善建立與對待。因為善是個循環,現在所創造的樂退環境,就是在為我們自己的老。

做好準備,單身也能安穩的老去。


早規劃,好安心,你的決定成就老後樂退的未來。當您不知道如何開始第一步時,您可以有另一個選擇,讓Grace陪你開始。需要財務諮詢的朋友們,歡迎留言給Grace,我將陪伴著妳開始規劃財務這條路。想諮詢

留言